我想好好的活着. 好好的处理好自己的生活. 不和人争斗. 不自寻烦恼.
1. 没买前要忍watchlist 里的公司的股价的上上下下, 按兵不动.
2. 忍到股市冷清时开始分批买入, 因为很难买到最低价, 所以要能忍着面对一买就亏的局面!!
\
用同样的方法做同一件事情,却期望有不一样的结果,是 XX
股票赚来的钱要能带过熊市!
======================
我认为,现在医师最好3样都不好做。
市场已经一片乐观,买什么都可以赚到。
这样的时候,应该开始累积现金了。
千万不要为了累积现金而卖股。
以医师的现金流,应该是可以通过不买/卖股,就可以继续累积现金的。
进行这样的策略的好处,就在于可以继续享有股息和经济成长的好处。
同时,也准备粮仓,在市场暴跌的时候,有机会捡货。
以我师傅一贯的策略,他会舒适于持有,相等于组合的30% 现金。
我目前也在铺排这样的策略了。
我的现金流没有医师强劲,有必要的时候,我还要卖一些股来达到这个目标。
================================
可能过一段日子,医师就不是这样想的了。
和以上的三件事情来看,我认为医师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第一,就是累积现金流。
第二,就是要剔出次一级的公司,转换到更优秀的公司。
医师不应该在增加了,反而是应该学习如何减少。
这样才有助于提升回报率。
================================
如果是像 2008/2009 下跌 ~50%,而之后恢复,还成长 -> 120%,这个够力。50% -> 120% = +140%
RM7k 下跌 50% -> RM3500,虽然未必时谷底,但如果这时加码 RM3000,= RM6500
RM6500 X 2.4 = RM15,600。RM15600/RM10,000 = +56%
所以只要有 25-30% 现金,而医师又敢敢 hoot 出去,即使不用卖光股票,也能大赚。前提是投资组合里都是好公司。
偏偏就是我没有现金。
=========================
3k 现金,10k 股票,总投资金额 = RM13k (因为那 3k 也是预留做投资用途)。就假设那是你的身家。总身家= RM13k
3k /13k = 23% 而已。如果医师持股 10k,要有 30% 现金,应该要有 4.3k。不过即使股票现金有 75:25,应该也是不错了。
===========================
好像有点不对。帮医师做个简单点的例子。
假设医师投资数额有 RM10k,卖出部分股票,变成 RM7k 股票,RM3k 现金。市场下跌 30%,100% -> 70%,当 70% -> 100% = +42.86%。
如果医师持股 RM7k,下跌 30% -> RM4900,这时投入 RM3000 现金,=RM4900 + RM3000 = RM7900
当市场恢复到原来的 100% 时,RM7900 X 1.4286 = RM11,286
这里的意思是医师持股的那 RM7k 没有赚,但乘低加码的 RM3k,都能为你的总资金带来 11.3% 回酬。(RM11,286 / RM10,000 = 11.3%)
如果熊市过了,股价不但恢复,还比上一年成长 20%,那70% -> 120% = +71%
投资组合 = RM7900 X 1.71 = RM13509
RM13,509/RM10,000 = 比熊市之前+35%
==========================
收到的股息我会当成是当年的profit明年的资本。
===============================
我个人会按全年算。第一年投资 RM3600,假设股息+纸上盈利有 15%,= RM540。全年投入资本 RM3600,赚 RM540,目前投资组合+现金= RM4140
如果我们是每年定时存钱,每年都会分批加码几次,那么第一年投资的当儿,可能自己又从日常开支剩下 RM3600。
那么来到第二年时,投资组合+之前的股息 = RM4140,然后全年再投入 RM3600 的现金来加码或买新公司,第二年的总成本 = RM4140 + RM3600 = RM7740
而如果全年股息+纸上盈利又是15%,那就是 RM7740 X 15% = 赚 RM1161,成本加盈利一共有 RM8901。
而第二年存到的钱,又嵩诘谌?暌黄鹜度耄?馗从种馗础?
如此一来,overall 的算法应该是如下:
第一年全年分批投入 RM3600,年尾计算平均回酬 (股息+盈利)15%
= RM3600 X 1.15 = RM4140
RM4140 + RM3600 (第一年存到的钱,第二年用来投资)= RM4140 + 3600 = RM7740 (第二年的成本)
全年 RM7740 X 1.15 = RM8901
Year 3 Initial capital = RM8901 + RM3600 = RM12501
end of year 3 = RM12501 X 1.15 = RM14376....and so on
如果每个月存个小小的 RM300,每年存 RM3600
即使每年只是投入 RM3600,每年回酬只有复利 12%,重复30次,30年后会有 RM973,053,接近百万。如果回酬是 13%,早已过百万。30年来一共投入 RM3600 X 30 = RM108,000。973 / 108 = 900%
其实这里计算的细节不重要,我要强调的重点只是用股息来扣除平均价,会产生错觉。比方说投资30年,股息+股票达到 RM1 million。但可能有 RM50k 是股息,RM950k 是股票。如果每年都用股息来扣除平均价,30年后我们一共投入 RM108,000 - RM50k = RM58k,然后股票值 RM950k,那回酬 = 950k/58k = 1600%。而实际上我们的“身家”并没有增加 1600% 那么多。
就好像 A,B,C 3 人。3人每年都是存 3600:
A 的只是存钱,没有利息,30年后身家 RM108,000
B 的存钱然后投资,没有用股息扣除本钱,30年后 RM108,000 -> RM973,000
C 的存钱然后投资,用股息扣除本钱,但30年后也是 RM108,000 -> RM973,000
那么 C 用股息扣除本钱的算法,得到 1600% 又有什么意义呢?还不是跟 B 的 900% 没两样?
====================================
再示范一个魔术
如果要提早达标,只有两个方法:
1 提高每年投入的资金,假设 RM3600 -> RM7200
2 提高回酬率,假设 12% -> 16%
如果 A 无法提高回酬率,只是提高每月投入成本,每年投入 RM7200,回酬 12%,30年后 = RM1,946,106
如果 B 无法提高投入资本,依然每年投入 RM3600,只是把回酬由 12% 提高到 16%,30年后 = RM2,214,581
A 每月比 B 投入双倍的成本,30年复出双倍的代价,但 B 只是把回酬率提高 4%,依然能跑赢 A。
所以资金小的朋友,不要气馁哦
+==============================
即使 RM1,000 比 RM300 大3倍,也不等于可以比30年快3倍达成目标。不信的话,每年 RM12,000,12%,十年有多少?
答案:也只不过是区区 RM235,855 而已。
为什么呢?因为每年 12%,要提高到 3倍,需要 10 年左右。所以预计即使每年投入 RM12,000,比 RM3,600 大3倍,也要到第20年,才有 RM968,384。到 30年,会有 RM2883,992,的确比每年存 RM3600 的人大3倍,但时间上省不了3倍。时间上只是剩 33% (10 年是 30 年的 33%)。
所以,我经常都很羡慕那些年年都 30-40% 的人,而且还是百万富翁,两全其美。
=======================================
很难说。这是很个人的。因为每个人的能力都不一样 (虽然是因为自己不肯做出选择,而无法掌握到那个能力)。就好像如果我们不会做生意,只会打工,就无法快速提高投入资金。对这些人而言,提高资金是很难的 事。如果是好像陈总那样,因为自己做出的选择,掌握了某些能力,而可以快速提高现金流,那么提高投入资金对他就不是难事。
无法提高现金流的人,要弥补差距,唯有想办法提高回酬率了。
至于哪一个比较难,见仁见智吧。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优势和缺点都不一样。
===========================================
给个数据医师参考下.
传说中鱼兄持有100粒大众的时候,也就大众最会派息的时候, 据说一年股息才七八万.
医师想每个月一万, 如果是SINGLE TIER 的话可能要收200粒大众了
============================================
医师,
我建议你‘以息养股’。最好是买入一年给4次股息的股票。
效果非常好。
我相信十年里可以达到你的目标。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
可是,每个人几乎都同时忘记了,现在的这个舒适区,是当初自己作下的选择,
逐渐成为自己的舒适区。
举个例子,在完成学业之前,甚至完成学业过后,工程师都是一个我未知或不舒适的范围。
需要工作了一段日子,被培训了一段日子,我才会对自己的工作范围熟悉起来,开始懂得操作。
往往,问题就在这里开始。
当我们开始适应了这个舒适区,开始忘记了当初是怎样从不舒适开始,
踏入这个舒适区的过程的。
为何拓展舒适区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呢?
因为你的财务状况和生活都紧密地和舒适区有关系
==================================
举个例子, CVlai 在大马有一定的收入。
他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样的舒适区,只能给他一份XX 的薪水。
要增加更多的薪金收入,他选择了到海外这个不舒适的圈子工作,
然后慢慢适应下来,面对问题,成为自己的舒适区。
要让自己的财务增长,最容易的方法就是不断拓展你的舒适区。
把不舒适的范围,学习让它成为你的舒适区。
你现在拥有的财务,就是现在的舒适区给你的东西。
要改变,就必须从你的舒适区开始改变。
做一些你没有做过的事情,想一些你没有想过的事情,学习一些你没有学过的事情。
问题也在这里,许多人看到上面的一段,都认为不要踏出这一步。
也因为这样的选择,他们的财务状况总是原地踏步。
简单的说穿了,要多快的增加自己的财富,就看你可以多快的适应一些自己不舒适的事情。
例如一些人认定了他不是销售的材料。他肯定不懂得如何用销售来拓展自己的收入。
如果一个人认定了他不是做生意的材料,他肯定不懂得如何创造一门生意。
关键的地方不是你认为自己是什么人, 而是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人。
======================================
这里很多人都认定了他们不是投资的材料,所以他们肯定不懂得如何用投资来获得财务自由。
也有人认定了自己不会成为房产大亨,所以他们肯定不会拥有很多收租的产业。
也有不少人认定了自己的职业不会再突破,所以他们的薪水就不会在未来可见的日子增加多少。
========================================
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我也曾经那么想过。
只是,现在比较擅长控制自己想些什么而已。
其实,许多书本,成功人士的书本,都有提及关于思想的重要。
那些不是没有用,是我们暂时不理解而已。
我们就曾经被我们想的事情,让我们陷困了好几年。
然后,在我们慢慢的改变自己想法的时候,就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而且,每次都很灵验。
如果大家有仔细看我上面提供的Link,应该会看到我们搬家的事情。
只是一个想法,却让我们浪费了3年的光阴,以为自己买不起房产,不能投资房产。
如果大家有看我的部落格,就会看到我今年为自己设想,在股市今年的赚副。
现在8月,我已经在股市赚了我2年的工资收入,远远超过当初设想的目标。
再和大家分享我另外一半的改变。
=====================================
我们曾经去 T。Harv Eker的课程。他给了一个很好的方法,来让我们尝试一些舒适区以外的体验。
http://tan81.com/?p=130
欢迎医师把我的部落格介绍给你的朋友或学生。
请注意 Play Jug 的用法。
我发现很多善于理财的人,属于节俭类型的。
节俭是华人的美德,但是对于追求财务自由来说,它未必是好处。
其实,懂得平衡的人,会更快。至少我们真的察觉其中的分别。
Playjug 就是一个给你机会尝试舒适区以外的事情。
到现在,我还记得第一次用Playjug 的情景。
那时我的收入才是 3K 左右,用了Rm300 去了高级餐馆用掉了这笔钱。
过了不久,我们的Playjug就开始成长到可以出国旅行。
第一次出国,是泰国的Koh Samui。
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们再把行程调到欧洲。
去年,用了 Playjug 来尝试潜水的课程,也是难得的体验。
简单的来说,Playjug 可以改变你的态度,使你更热爱自己的生活,
更能平衡的追求财富的成长。
==============================
恩师说,根据财务性格分类,共有 Savers,Spenders,Avoider和Monk。
Savers 就是注重储蓄,生活节俭的人。有这样的美德,是很好,不过还是会妨碍追求财务自由。
我的太太就是典型的Savers。Savers 的特点就是不懂得打赏自己,生活清苦。
所以,在追求财务的过程,他们往往会在累的时候觉得辛苦,或者让自己的另外一半觉得辛苦。
讲的不好听,就是吝啬和斤斤计较。
我是Spender,注重享受生活,不喜欢储蓄,入不敷出,用钱如流水。
做什么生意或投资,最后赚的,都不会变为银行存款。
上次出席那个课程的时候,出席者在 Spender和 Saver之间的比例是1:1。
Eker 非常惊讶,因为亚洲有很高的储蓄率。在欧美,Savers不到20%。
Avoider 就是不喜欢讲钱的人。
他们会避开谈论自己的财务状况。
他们会忽略自己的资产,也会忽略自己的债务。
有许多信件,都是他们不喜欢收或看的。
他们喜欢逃避财务的问题。
=============================
你的Savers 思想主导你,所以你认为 Spenders 不好。
不要忘记,经济就是靠 Spenders 来推动的。
如果没有这些人,你的投资全部要糟糕了,不管是房子或股票。
凡事都要平衡,如果你一天不认同Savers 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
你是很难踏出去的。
还记得这些课题为何被讨论吗? 因为医师想看看新思维。
当然,选择,还是很个人的东西。
只是在于朋友的立场,我会提醒你,应该检视自己,
是否能认同这些财务性格的弱点。
投资,和Spender 没有关系。
再讲一次,Spender 是不计后果的去用钱。
Spender 最注重的,是享受,不是回报 (Value)。
投资,精打细算,计算回酬和风险,哪里是 Spender?
当然,我是同意说,一般上,Spender 的投资计划都比 Saver 来得激进。
=============================
这个就是典型的 Saver 思想。
看你计划每天只用 Rm10 来吃饭,就知道你是很节俭的人。
我再重申一句,我没有鼓吹浪费,也没有抗拒储蓄,只是我们需要平衡。
很多时候,Savers 最大的问题,是追求收入的能力。
尝试想象一下,Spender 为了买一些名牌或花费,他们可以很拼命的赚钱。
Saver 却是每天把焦点放在如何节省。Spender 比较大的焦点是放在如何增加收入,虽然最后Spender 都没有办法控制债务
==================================
适时地花钱让你感受到花钱的乐趣,让你知道花钱人的心态,让你会机会赚有钱人的钱,让你觉得生意是好赚的
saver会买最便宜的,最值得,最有效的
spender会买享受,买服务,买方便,买环境,买感觉
saver会觉得价钱决定一切
spender会觉得心态决定一切
saver适合买股票 (买来收)
spender适合做生意 (鼓励大家一起花)
所以我们要做saver和spender。 买股票和做生意
=================================
http://www.moneychimp.com/calculator/popup/calculator.htm
何夫人只得到一件小礼物 : 医师的附属卡!
酱她就可以同时拥有两朵花 : 有钱花+随便花!!
这些,往往都是自己不愿意走出自己舒适区的结果。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