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能力在哪里?能做些什么?
首先, 敢于冒险, 就不会错失机会, 却并不代表一定会成功.
能与朋友合伙经营什么生意, 需要有交接处和默契, 若是一时兴起, 三分钟热度的生意最好不要搞.
还有就是;这生意是靠个人死撑. 还是需要由个团队去经营,这也很重要. 若团员们都能独当一面去处理事务,和纯粹靠你 1men show 是两种文化, 而后者的成长速度是前期的数倍.
如何去辨识你的团员?用个人的眼光?认识多久?还是以他的学术水平来给以鉴定?
不一样的逻辑就会选出不同的名单人选. 这很合理, 问题的重心是在于你和你的团员能共同经营多久? 彼此在生意上能取得多大的利益?
是靠体力取胜的生意?还是靠脑力取胜的生意?若是靠体力,现金流的贡献不大,精力完全耗在这里有点不值. 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更吃力.
=====================================
有机会,迟点才分享更多。
那些所谓的发觉,可能的东西。。。全都是个未知数。
即使像目前这样,有多少个能准确 100% 肯定是熊市的?
另外。。。股价大跌后在地点徘徊,
没有人可以保证几时会复苏的。
很多人看到 capital gain 比较值得。。。
或省下 paper loss 的亏损,
总远远好过累积股息。。。
那只是假设股市会像以往那样1-2年内就复苏而已。
如果 great depression 真的来临,
就肯定不止这么简单了。到时候,
像 2008 年那样的大跌,
可能只是碟小菜。
如果你的股,好像 2008 的 IOICORP 那样,
RM8 -> RM2,同时派息又只派个几 sen,
甚至不派,业绩又多个季度没有好转。。。
这种情况拖的越长。。。就越不利。
另外,很多人都说很注重风险,
而现时代的风险控制及投资是讲求 infinite return,无成本的投资,
其中注重的是 exit strategy。
注重 portfolio income 的投资者,除了卖股之外,
他还能有多少个 exit strategy 呢?
股价爆起爆跌的话,或许还能用对冲来弥补。
可是如果一直牛皮市,要死不死呢?
我们总不能假设股市会和以往一样,
短期内就会复苏的。而且万一长期都没有起色,
也要有应对的策略。
熊市,牛皮市。。。对 portfolio income 的投资者都是相当不利的(如果之后牛市久久都不来)。
cash flow income 的投资者,
不管是熊市,牛皮市,牛市,大牛市。。。都会有一定的优势。
至少单靠股息,exit strategy 也多一个选择,
收入也多个选择。
注意:我并没有说 cash flow income 的投资者只有 cash flow 回酬。
他们还是可以享有 capital gain 的。
很多人可能会嘲笑以股息来当 exit strategy 的想法。
但很多人未必有发现到,现金流给到他们的 exit,
是往往比他们所以为的,来得快很多。
一些不起眼的 DY 4-5%,往往都被它们忽视其功效。
谈到这里。。。希望大家不要误会了这个讨论的出发点。
这里的讨论,并不是在针对目前是该卖出,买进,还是持有的问题。
而是投资有派高息公司,和没有派息公司的分别。
不管目前你是决定卖出还是持有,
那个是 timing 及策略的问题。因为不管你是选股息股,还是没有股息的,都有同样的选择。
这里是讨论着选股的问题。。。谈着有派息和没有派息公司的优势分别。
为何有的人是买高派息稳健成长的公司,而有些人会不介意他的公司不派股息?
大概是这样而已。。。并不是要针对大家近期 timing 的策略。
==================================
我觉得不需要把什么是PORTFOLIO INCOME和什么是CASH FLOW INCOME分得清清楚楚,
我觉得投资股票是计较它的TOTAL CAGR,从GORDON MODEL的P=D/(k-g)变成k=g+D/P=Growth + Dividend Yield。
1)某个股票价钱起了,没有派股息,那我们把其中一点股票卖掉,就有CASH FLOW INCOME了。
2)某个股票价钱没有起,但是派很多股息,那我们用一部分股息去买多一些股票,就有PORTFOLIO INCOME了。
当然,派丰富股息是最能直接的证明该公司是健康的。
嘿嘿。。。。我顺便来踩NESTLE多一脚,希望你不会介意,反正你都已经卖掉NESTLE了。
请看以下的图,
1)选择从2003年6月算起的原因是那个点是NESTLE的低潮,而且据说那时NESTLE来了一个新的CEO。如果从bursamalaysia.com里最远早的资料1999年9月算起,NESTLE的表现更难看。
2)看了图里列出8年来的盈利成长和股价涨幅,我们的股王NESTLE和股后BAT的表现真的令人大失所望,一点都没有股王股后的风范。
3)看了过去的成绩,未来的展望又如何呢?我可没有那样的能力去推测,只好靠DYNAQUEST的看法了。DYNAQUEST给NESTLE和BAT分别是8%和5%的5 YEARS PROJECTED GROWTH,比起其他股,这8%和5%是偏低的。
4)其实NESTLE也不是太差的,过去8年GENTING的股价的CAGR是15.12%而NESTLE的是11.02%,但是NESTLE的DY大概也是高过GENTING 3或4%,所以两者大概是给予一样的TOTAL CAGR。
5)CARLSBG过去的盈利成长和股价涨幅都很难看,不过DYNAQUEST却给它未来5年10%的成长,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或者是DYNAQUEST搞错了。
6)GAB过去的盈利成长和股价涨幅都和NESTLE是难兄难弟,DYNAQUEST却给它未来5年4%这么低的成长,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或者是DYNAQUEST搞错了。
======================================
我没有误会你啦,
你看我之前有写到"当然,派丰富股息是最能直接的证明该公司是健康的。"
其实如果大家在MEGAN和TRANMIL事件爆发前注意到股息突然大减,那么大家就不会中枪了,例如鱼大最厉害最会风险管理,他看到YTLPOWR的股息大减,他就丢YTLPOWR了。
我是"怪懒"要踩NESTLE而已啦,又刚好NESTLE近年来交出烂成绩,如果它的成绩单不是那么坏,我要踩它都没有借口咯。
其实我是有怀疑股王NESTLE和股后BAT受市场钟爱的原因是因为ROE很高,可是如果它们某一年不派丰厚的股息,它们下一年就不能维持高的ROE,所以我个人认为公司能赚多少就是多少,跟ROE是没有关系的。
其实以DY来看,NESTLE和BAT也不算特别高。
======================================
\
不过,在这次的暴跌中,才深深让我体会到,
如果我们对我们持有的公司股票价值不够坚信的话,
我们是不可能敢在暴跌时买进的。
暴跌时买进的勇气,和你对公司的了解和价值有多深信不疑是成正比的。
了解不够,信念不足的话,多数的人会止损,而不是买进/持有的。
当然,未来6-12个月的路,应该会不好走。
不管是否坚信价值,持股的朋友们也要小心,步步为营。
============================
"True transformation comes only through the power of Jesus!"
=================================
有时检讨自己的投资时,时不时都会想到“分散投资”的课题。
之后就很自然的回想一下。。。到底大家分散投资的理由是什么?
1. 股票投资者永远只是局外人,所以不能过于集中投资单一公司,
避免遭遇假账或任何意外事件而一次过输清光。
2. 担心自己选股功力不足,会看错;不是选错股,就是选错时机,
担心买了还会再跌,等等。。。所以不买多,分散投资。
3. 担心自己选到不会起的股,或起得不比别人多,所以别人有的,
别人讲好的,我也要有的心态。。。由于不确定哪家公司会起,就索性
买多多家认为“多数会起”的股票。。。然后期待买10家至少有2-3家
大起而赚钱。。。分散投资
4. 有太多自己喜欢和想拥有的公司股票,他们喜欢多家公司的原因,
不是单单 2 或 3 的理由,而是真正喜欢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对成为公司
股东拥有一份骄傲/光荣的感觉。
多数的人,理由来来去去都大概是这4个。。。
个人的观察,理由 2 和 3 占比较多。
他们是先考虑了2和3,才来想1和4的。
1和4 我不是很会解释,也没有什么好评论。
其实,不管理由是什么,其实没有对错好坏。
不过,我是突然想到些事情,所以才写下来的。
选择分散投资的理由是 2 或 3 的人,
应该是相当注重 certainty 的人来的。
担心买了股票不会起,所以索性买多几家,
来满足“组合里肯定有股票会起”的 certainty。
或者,担心买错时机,太早捞底,或接到炸弹,而不是榴莲,
或买到的股都是下跌股。。。等等。
为了满足“不会死得很难看”、“即使再跌也不会死得很惨”
“我应该不会全都亏到一无所有”的 certainty,
所以就分散投资。
可是,分散投资。。。本来就是 variety 的东西来的,不是 certainty。
利用 variety 来达到 certainty,应该也是为何我们会挣扎,痛苦,
达不到好成绩,无法达成目标的因素。
理由 1,和股市的本质息息相关。特别是资本庞大的投资者,
这么做是可以理解的。
理由4的人,才是真正追求 variety 的人。
我没有研究过这种人的投资成绩,
不过至少我相信,整体上他们投资得比 2 和 3 的人愉快,
逍遥自在,甚至会因此而得到更好的投资成绩。
==================================
The "Why" is always important then the "How"
=================================
股神巴菲特的两个 rules:
Rule #1: Never lose money
Rule #2: Never forget rule #1
现在我致富和成功的 rules 是。。。
Rule #1: There are NO RULES!
Rule #2: Never forget rule #1
================================
今天首次和 BBJ 兄会面交流。趁自己还记得时,先做写小笔记。
1. NLP,Milton Ericson,linguistic,communication,emotion,training
2. Value
3. 2008 年不可思议的1年。。。
4. Business passive income。。。
如何将任何东西都变成 passive income,而不是单单创造 passive income。
任何东西,都能变成 passive income 的。不一定是股息,租金,royalty。
Idea 很重要。看来我对 idea 的见解,又更上一层楼了。
5. 懂得 Flexible,懂得 filter, 而且必须做。不要还未做,就马上决定 filter 掉它。
很多人就是不做,没有做。。。就断言人家也做不到,或此事不能做,行不通,
风险高等等。。。然后就 filter 掉了人家的见解,或者认为人家很危险,
而因此错失很多机会。
6. 如何 leverage 大公司的 networking, marketing 和 system。
还有一些创办生意的基础。THINK BIG, value, 先给甜头,满足客户需求,上瘾,
然后才 bill them。
7. 股票。。。轻松选股和投资法。想不到 BBJ 兄家人的股市足迹,
历史比冷眼还要长。。。 虎父无犬子
另外,选股和投资不能过于计较,不能有太多 rules 和 simulation,
不然会错失很多机会。还有,past does not equal present and future。
所以不必老是因为过去股市的阴影而老是喊世界末日,天要塌下来,
等熊来,timing timing 等等。等的时候,也要不断地做和努力,
所以要 flexible,有多方面的能力,在等待股市的时候,
别的方面的收入也增加,而不是白白等待。
暂时只记得这么多。。。还有很谢谢 BBJ 兄给我的鼓励,
让我对自己未来要发展的路更加有勇气和信心。
也让我体会到原来我这个年龄所有的东西,接触到的东西/人,
已经比很多人来的幸福了。
我会努力尝试把你的 idea 用在我要发展的项目上
====================================
就是任何一样我们日常做的工作,事物,物品。。。
它是否是 passive income 还是主动收入,
其实完全取决于我们个人的 idea 和能力。
即使对很多人来说这种工作或行业是 working income,
你都可以把这些东西变成 passive income。
只要我们不局限自己的思维和 idea,
不要给自己太多 rules 和 simulation,
决定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今天,如果你的收入做不到 passive income,而是主动收入,必须用时间来取代,
那个不是你行业,工作,或该生意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因为我们局限了自己的潜能。
很多东西,无论是产业,股票,生意,负债,期货交易,任何东西。。。
往往我们听到他人分享见解时,脑子自然的会根据自己的 rules 和 story
来 shut down 或 filter。我们甚至会因此发白日梦,没有听进去,
或视而不见。简单的例子。。。就好像我们脑子 filter 掉了某些讲师的讲课内容,
上完课后,甚至什么都不记得。
没有做过就 filter 掉,不肯做。。。自然就无法明白人家在讲什么。
即使看书看多少遍,人家在书里写到明了,我们也是会不明白。
因为没有做,配合脑子里的 rules 和 filter,
自然会视而不见,看不懂,听不明,或认为行不通,很危险等。
=-=================================
Milton H. Erickson http://en.wikipedia.org/wiki/Milton_H._Erickson
==================================
Milton Erickson 使用催眠语言,不是催眠。
催眠语言模型米尔顿模式 http://wenku.baidu.com/view/f551fe86bceb19e8b8f6ba8d.html
NLP的米尔顿模式 http://wenku.baidu.com/view/c8e9 ... eight=1&count=5
It has been claimed that Erickson was modeled (see Milton model) by Richard Bandler and John Grinder, the co-founders of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NLP).
modeled http://en.wikipedia.org/wiki/Modeling_(NLP)#Modeling
Milton model http://en.wikipedia.org/wiki/Milton_model
=====================
研究 --> 行动 --> 学习 (和夜孩子一起参加课程)--> 实践,再实践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