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我不清楚。不过以贷款额来看,大众应该是3家中较逊色,但应该不会差很远。而且要看贷款里的配套种类比例。加上即使 OPR 起,未必代表银行会把所有配套都跟着起。
至于大众相比老虎和联昌的优势,应该是在成本控制吧。OPR 调高的话,虽然会提高贷款的利息收入。但同时,客户存款的利息通常也会提高。如果不提高的话,可能会比较难吸引客户存钱,那么银行就会缺乏资金来放贷了。 这个平衡点,很难取舍。不过以整体的银行表现来看,通常贷款涨 0.5%,定存或许才涨 0.25% 而已。就好像当借贷的利息从 6% -> 6.5% 时,定存 3% -> 3.25% 是很常见的。可是 NIM 还是从 3% 起到 3.25% 了。不过,银行可以选着放弃高 profit margin,同样把定存调高到 3.5%,吸引更多的资金,可以放更多贷款来提高 sales。如果 NIM 从 3% 起到 3.25%,而 sales 没有下滑(持平)的话,这意味着什么呢?
例子:
假设大众贷款总额 RM100 billion,NIM 3% 的话,Net Interest Income 就是 RM 3 billion。如果大众在 NIM 3.25% 的情况下依然达到 100 billion,那么 Net Interest Income 就是 RM 3.25 billion ,或 8.3% 的盈利成长。如果同样 RM 100 billion,NIM 去到 3.5% 的话,那么就会是 RM3.5 billion 或 16.7% 成长。当然,如果因为利息调高而贷款下滑至 RM95 billion,那么 NIM 3.25% 也只能有 3.09 billion 而已。
大众向来的定存都是最吝啬的,所以我才会断言它的成本控制会做得比另外两家出色,即使贷款利息起了,大众可能也完全不起,或起得比同行少。给低利息依然还会有这么多人甘愿放大众的定存及别的存款配套,算是大众的强点之一。品牌效应和服务素质应该是当中的因素。但关键就在于大众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达到多少成长呢?成长能比得上 CIMB 和 MAYBANK 吗?如果跟着 CIMB 和 MAYBANK 追求更高的成长,或许会影响到大众向来标青的 NPL。所以这个也是大众必须取舍的地方。
=============================
我的地皮就是由AIG和花旗集团赞助
===============================
最近见识和领悟到的赚钱法有4个阶段:
1. 人赚钱的阶段 - 工作和任何的主动收入. 这个就和自己人赚钱的 financial IQ 有关。不管你是打杂的,洗碗碟的,洗厕所的,教师,律师,医生,自己做小生意,自己开店,经理,甚至是上市公司的 CEO,只要你一跑开数天甚至一二星期,就手停口停,没有收入(请年尾假期例外),生意无法正常运作的话,那么不管你在该行的收入是1千,10千,100 千,甚至百万,都还是列入在这个阶级。不过,这不代表这个阶段不好,只是我们应该用最迅速的时间谱级到更高的层次,在最有效率的情况下,将主动收入化为被 动收入。所以,人赚钱的阶段,还是很重要的。如果懂得节俭,一个月入百千的 CEO,和一个打杂的员工比,CEO 肯定可以更快进入第二个阶段,达到财务自主的目标。要尽快谱级的话,主要牵涉到三种 Financial IQ。
一,就是提高人赚钱的 IQ。也就是说,比如升学,考取专业文凭,学做生意,提高沟通技巧,销售技巧等等,好让自己能升职加薪,或收入增加的机会和效率提高。
二,就是提高保护钱的 IQ。这里主要是关于如何精明的理财,把税务,意外开支,和各方面的资金流失,减到最低。除了对税务需要有认识,对现代的金融社会也要有了解,才能尽量避免成为“看不见的抢劫”的受害者。所谓看不到的抢劫有很多例子。这里就随便列出几个。
a) 税务。
包括政府的 income tax,消费税,土地税,种种的税务。通常 Self-Employed 的人比打工族更有潜能去发挥这一方面的 IQ 和优势。不过有些人就会问到,我是打工族,几乎没什么机会发挥到这样的东西,那这方面的 IQ 又与我有何关系?选择长期继续打工,而无法发挥这一方面的优势,那个不是政府的问题,也不是税务制度的问题,而是你自己的问题。再说,即使是打工族,也一 样需要到这方面的智慧的。比如你私人购买产业,投资股票,各种名义上的资产分配,都是有用的。日后当你财务自主后,不需要依赖工作收入时,即使你多年来都 是打工族,也会发现这方面的 IQ 越来越重要了。
b)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无可避免,也是一般人无法控制的因素。我们都无法阻止通膨发生,但都有办法避免成为通膨的受害者。税务是一种抢劫,通膨也是一种抢劫。
c) 上班族的退休计划。
是的,退休也可以是一种金钱的抢劫。这里指的退休,是指那些靠公司退休计划,EPF,政府退休金,一大堆的信托基金,债卷和保险配套及很多垃圾的 paper asset,来过退休生活的人。他们每天都在成为“隐形抢劫”的受害者,却毫不知情。这些所谓的退休计划,最大的抢劫就是通过管理开支了,也就是每年的 annual fee 和 management expenses。政府部门的开支和消费习惯,相信不用我多说,大家也心里有数吧?所以,即使他们委托员工帮我们处理这笔钱,及种种的手续,合情合理,但 当中肯定免不了很多的不良开支。虽然说,EPF 到最后依然能给到大家平均年 5-6% 回酬,可是很多人却没想过,其实那比钱如果是由自己处理的话,会比目前的数额多出更过。信托基金也一样,无论该基金当年是赚钱还是亏损,管理层和基金经理 依然出高薪。政府和国家的债卷,主要也是因为政府的不良开支而导致。买债卷,就犹如把钱借给政府去还债,以换取合约内所答应给的利息。可是,到最后,这利 息,还不是得靠收更多的税务来发利息给买债卷的人吗?
许多人还认为,我的 EPF 是很稳定的,却不知道,EPF 也用了他们的钱来买政府的债卷。成为“隐形抢劫”的受害者,已经够悲惨了,EPF 或信托基金买债卷的话,就变成了“政府赞助的隐形抢劫”的受害者了。 当然,债卷和 EPF,也不是完全没有用处的。如果是把他们视为对抗通货膨胀的工具,那还倒是个可行的选择。只是我们不应该把它视为退休生活的“主要依靠”。至于如果 EPF 买信托基金,而该信托基金有买政府债卷的话,那就祝你好运了...
三,就是懂得节俭的 IQ。这里不是要求大家过最苦命的生活来省下投资资金。重点还是这句老套却很 多人做不到的话:“懂得分辨什么是想要和需要”。除了懂得节俭,也要有记录开支和规划开支的习惯。很多人都给自己借口...钱都不够用了,还理什么财?还 需要做什么记录?说这些话的人,永远都不会累积到财富。
2. 钱赚钱的阶段 - 可说是理财的初级阶段而已,就是人赚钱,节俭和储蓄后,拿来投资股票,产业或创业。当我们已经有了理财和投资的意识,觉得“我需要理财和投资”时,就已经开始踏入这个阶段了。这里主要牵涉到第四种 IQ,就是钱赚钱的 IQ。 不管你是个技术分析的股票投资者,基本面投资者,投机客,产业投资者,产业投机者,只要你长期能在投资上赚钱,表现稳定,那么就证明你的这个 IQ 比赚较少钱,或亏钱的人高。虽然即使保持在这个阶段,而长期赚到钱的话,财务自主,已经不远了。可是,没有一笔相当高的资本的话,或强劲的 IQ 1 的话,那要靠钱生钱来致富,还是会花上相当长的时间(15年,20年以上)。本金少过6位数,加上年纪不轻的人,如果要更有效率的达到目标,就必须努力学 习进入第3个阶段。当然,第3个阶段,牵涉到更高的财务 IQ。缺乏知识和经验者,风险很高。风险承受力低,IQ 1 很强得人,可以避免下个阶段,保持在第二个阶段,也依然能够财务自主,得到可观的回酬,好的生活水平。不过,如果我们肯学习如何进入第三个阶段的话,就会 有很不一样的体会,成长得更快,问题解决的能力更强,管理风险能力增强,风险承受力也就自然提高。由于不想太长气,所以这里就把“靠别人帮自己赚钱”,也 归为一组吧。只是,靠别人帮自己赚钱,算是钱赚钱的进阶段,牵涉到更高的 IQ 和智慧。
3. 用别人的钱来赚钱的阶段 - 这是很多进阶段投资者都在做的。就是运用贷款,信用卡,寻找投资者等来增加资本。很多人能在短时间内累积到大笔投资资金的,多数是在这个阶段。对于 IQ 1 较低的人,学习进入这个阶段也是一个提高效率的好方法。比如产业的 refinance,股票的 margin,信用卡,信用卡 BT,寻找生意伙伴和投资者等。许多的世界巨富,在还未进入第四阶段前,主要都是靠这个阶段来跻身亿万的。虽然说,郑红标,李嘉诚,郭鹤年,李深静等富 豪,都是长期持有自己公司的股票,视股票和公司为自己的事业,靠复利跻身首富,不过和我们这些所谓的长期投资者所做的,此终有明显的分别。至少我不觉得他们单靠第一和第二个阶段就能达到目前的成就。大家同样是持有好公司股票,可是人家十亿百亿,我们百万千万,分别就是在这里了。当然,第二阶段后者“靠别人帮自己赚钱”的 IQ,也是不可少的条件。
4. 不用钱,都能赚钱的最后阶段 - 来到这个阶段,钱的定义已经完全不同了。钱到这个阶段,几乎只是个数目字,只是个金钱游戏里的分数。这个阶段的高手,几乎已经可以点石成金。而且,只要开 口讲句话,发表个构思,就会马上有钱出现的程度。他们甚至连信用也能卖钱。这些人,已经到了在不用钱的情况下,依然能在资产负债表里,无中生有地创造资产 和现金流。第三和第四阶段有类似的地方。它们同样都是牵涉到构思与智慧。不过分别是,第三的主要是借贷的智慧,而第四,是比较具体的产品,知识,或生意的 构思。比如:Facebook,google,youtube,yahoo 的创办人,他们都和其它的首富一样,都是从第三个阶段进入第四个阶段的。不过为何他们才20多30多岁,而其他首富年纪都比较大呢?原因是第三和第四阶段 的比重不同。Facebook,google,youtube,yahoo 之类的东西,主要是构思和想象力的成份比较多,与传统生意比较,生意成本的比重是次要。能将一个构思化为一个值亿万的资产,可说是目前这个年代最快致富的 方式。不过由于自己在第三和第四里几乎没有任何体会,所以还是不方便多说,免得被人鸟。
我目前...还在 1 & 2 的阶段努力中....
===================================
其实不用循步骤1,2,3,4这样走下去。。
现在很多平台,直接4也可以。
关于4:
蛮多这种例子。。建立平台或类似web 2.0, crowdsourcing平台的都算。。
其实Investalks或论坛做成功也算。。
之前陈总和夜兄讨论的吉兰丹房产平台也算。。
(我专区也谈过一些平台)
近来看到更多成功的例子,有空再写写。。
运用现有平台。。在一些情况也算。。都不用花$来赚钱。
创造idea, 卖给公司,也算。
还有一些概念,如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 lean startup,就是谈如何以
很少$来startup.
Mr.6谈MVP
Eric Ries是这个概念的始作俑者。。
Eric Ries on MVP, lean startup
Wikipedia minimum viable product,有更多资讯。
==============================
那个未必是Sales Team 的功劳。我是指酒店内有 Nescafe。
我的意见是,品牌的优势造成的。
多数客户的选择是 Nescafe,在合理的成本下,酒店自然选择 Nescafe,而不是 Alicafe。
免得客户投诉。
当然,酒店可以放 Old Town Coffee, 不过成本过高。
Nestle 厉害的地方,就是在价格受到控制的范围下,提供合理的品质。
我们在NZ 吃了不少 McD的 Cheese Cake,也看到了 McD 接下来成长的潜能。
突然很想在大马拥有 McD的生意,来获得这波成长的利润。
不过,蚂蚁说的,也很有道理的。Sales Team 在这些市场上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我认为,比较恰当的例子,会是医院使用 Milo 作为病人的食品。
医院内的选择,品牌的影响会比较不显著。
==================================
buy share to earn money, instead of buy more products to save more money.
Thats some point tat many people will miss.
===============================
你的女友重视安全感。
如果你知道有什么东西,送了给她,她认为会提升安全感的,
她一定会很高兴这样的礼物。
如果想不到,直接买一个戒指给她
===============================
这里就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PBBANK 的股息和 LPI 盈利之间的关系”。相信大家都知道,LPI 在多年来都拥有大量的 PBBANK 股票,截至于 2009 年,有 54,399,912 股大众银行(如果有任何 LPI 股东还不知道的话,那就应该多多反省了)。然而,这批股票,也只是凭大众银行 2009 年报里 30大股东名单所见到的来判断而已。同样是 LPI Capital Berhad 的名字,就出现两次在名单里。
所以,到底还有没有额外的股票,而由于少过 16,777,450 股(第30名),而我们无法看到和估计呢?然而,在过去的数年里,LPI 又有没有变卖/加码过 PBBANK 的股票呢?又或者,在1年内,LPI 有没有卖出大众银行股票而之后买回呢?如果某个股东的持股少过5%的话,任何的买卖活动,是不需要交待的(有错请纠正)。这些,都会影响到我在这里分析的 结论,也就是为什么,我要表达的论点,目前只有 80% 巧合而已。至于另外 20% 的例外情况,大概就是这些看不到的变数影响吧。
54,399,912 股大众银行,还是在 2010 年 1:68 存仓股除权之前的记录吧?所以之后大概是 55,199,910 股了。那么我的问题是,PBBANK 的派息,是否会直接影响 LPI 业绩里的盈利?还是不会呢?
有的说会,但不知道怎么看,或怎么影响。
有的说不会,因为派少股息,股价也跌得少,整体上的数目没有分别。
有的说会,但不知道是在 Revenue 里,Operating Profit 里,Underwriting surplus 里,Investment Income 里,还是 Net Profit 里。
所以,如果无法以过去数年的数据证明,确实很难说服人的。这也主要是因为鱼大和蚂蚁兄之前的请求,我才特意花了前后3天的时间,来完成这篇分享。此外,之 前我个人为了查证这个理论,也花了数个礼拜,才成功把种种索碎的资讯,构成一个结论。这里纯属我个人的观点和分析,也只有 80% 巧合而已。写得好的话,就多多支持。写得不好的话,不要鸟我就好了。 而且,这个分析,以后再也派不上用场了。因为 LPI 的财报已经换了呈现方式,以后再也看不到了。但是,只要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关系的存在,那么即使日后看不到了,也无所谓了。
所以,接下来的分析,都会以 LPI 旧的财报呈现方式来说明(2010 年 Q3 或之前)。首先,到底这 55 million 股大众银行的股息,是记录在哪里呢?我的答案是,Investment Income 里。可是,当翻开财报时,就会发现一件奇怪的事...为什么 investment income 会分别出现两次?为何不能合起来算,要这么麻烦?那么,两个 investment income 里,到底哪个才包含大众银行的股息呢?来到这里,请大家翻开 LPI 2009 年年报,第 208 页的 notes 项目里,22. Investment Income。
这里说明了 LPI 的 investment income 有哪些。主要分两大类,1. Insurance Fund 和 2. Non-insurance fund。再看看 Non-insurance fund 里,有个项目叫 Gross Dividend,旗下分成 Quoted Shares in Malaysia 和 Unquoted Subsidiary。而 Quoted Shares in Malaysia 里的股息收入,2009 年是 RM38,442,000,2008 年为 RM33,274,000。首先,LPI 到底除了大众,还大量持有什么公司的股票,我们无法估计。但肯定的是 LPI 在 2009 年拥有 54,399,912 股大众银行,2009 年 PBBANK 派息为 55sen,这里的股息就有 RM29,919,951。在所有的 investment income 里,也就只有这个项目的数目是多过 RM30 million 的。所以我当时看到这个之后,就相信大众银行的股息,就在这里!换句话说,大众银行股息,是记录在 RM39,700,000 的 investment income 里,也就是每次季报里看到的第二个 investment income。
大家如果不相信的话,可以拿 LPI 的季报来比较。我们会发现到,每年这个数目都是 Q1 和 Q3 数目特别大。 刚好和大众派股息的时期巧合。好了,只要知道了 PBBANK 的股息是记录在哪里,那么要知道大众的派息有没有直接影响到 LPI 的盈利就不难了。首先,大众在 2008 和 2009 年的 Final Dividend,都一样是派 25sen 的 gross dividend。这个 final dividend,都是在每年的1月宣布,2月除权和入账,所以都会记录在 LPI Q1 的业绩里。2009 年一共有 54,399,912 股大众银行,这里一共是 RM13,599,978。相信其余的1千万,应该是来自于别的股息来源。由于大众在 2008 和 2009 年的派息一样,所以这个数目在 2009 和 2010 年 Q1 的业绩里都没有大分别。那1百万左右的分别,当中相信是因为大众在 2008 年的 1:35 存仓股的关系,使到 LPI 的持股和股息稍微增加。
不过,即使这样,相信还是说服不了人的。所以我还会加入更多的比较来证明。在 2010 年的8月,大众的中期股息只有 25sen,比 2009 年同期少了 5sen (30sen)。如果我们来看看 LPI 2010 Q3 的季报,也可以看出明显的分别,也符合了 LPI 在 PBBANK 的持股比例和股数。55,199,910 股,派 25sen,股息是 RM13,799,977。至于额外的几百千,应该是别家公司的股息。2009 年同期,只有 54,399,912 股,派 30sen,股息是 RM16,319,973。剩下的几百千,大概也是其它的股息来源。单单派少了 5sen,LPI 就少了 RM2,519,996 的税前盈利,或 RM1,889,997 的净利。如果把这个差别加入 2010 全年的 RM137,908,000 净利,会得到 RM139,797,997。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因为大众的股息少了5sen,LPI 2010 年会比 2009 年成长 11%,而不是目前看到的 9%。当然,我不是为了要 hard sell LPI 是好股或为了证明它还能成长而找借口,只是分享给大家知道,大众的派息,会直接影响 LPI 的盈利。LPI 在去年 Q3 公布业绩后,当时即使 LPI 的成长放缓了(成长11%而已),我依然选择继续持有 LPI。因为我看到它是因股息而少了 2%的成长。所以 13% 的成长,还是符合我当时的预期。
此外,我也翻开了大众 2004 年 - 2009 年的年报,察看 LPI 过去的在大众里的持股,大众银行的派息,和 LPI Q1 的盈利差别,发现到几乎有 80% 巧合的地方。
首先,这是 LPI 在过去数年在大众银行里的持股:
2004 年由于牵涉到 PBBANK 和 Public Finance 在 2 June 2004 的 merging,所以为了避免麻烦,选择不拿该年来做例子。
2005 年年尾 - 25,739,000 股 (LPI Capital Bhd)+ 14,128,000 股 (Lonpac Insurance Bhd)
2006 年年尾 - 25,739,000 股 (LPI Capital Bhd),Lonpac Insurance Bhd 的名字消失了。相信是被别的股东挤出 30 大名单。不过由于 LPI 不变,Lonpac Insurance 相信也是没有变。
2007 年年尾 - 38,100,000 股 (LPI Capital Bhd)+ *12,600,000 股(Lonpac Insurance Bhd)* 可能就是这样而在去年被挤出30大
2008 年年尾 - 25,739,000 股 (LPI Capital Bhd)+ Lonpac Insurance Bhd 的名字消失了。这次就不肯定是被挤出,还是 LPI 在 2008 年熊市时也卖出大众银行股票了。不过,如果它是卖出后在 2009 年年头买回的话,那么 2008年的年报就不会有它的名字,但股息依然可以拿到。
2009 年年尾 - 27,924,918 股 (LPI Capital Bhd)+ 26,474,994股 (也是 LPI Capital Bhd*)*和 2008 年名字不见有没有关系呢?换名吗?
另外,以下是大众过去的 Final Dividend:
2005 年 - 20sen @ 28% tax + 15sen special dividend @ 28% tax,gross dividend = 35sen
2006 年 - 30sen @ 27% tax + 10sen special dividend @ 27% tax,gross dividend = 40sen
*这 40sen 股息,在 2007 年 Q1 派给了 LPI。而当时 LPI Q1 的 investment income 就明显增加。(RM15,298,000 VS. RM12,700,000)。从这里得出来的分别,大概等于每股股息多了 6sen。那额外的 1sen,大概是别的股息来源。
2007 年 - 40sen @ 26% tax + 10sen special dividend @26% tax,gross dividend = 50sen
*这一年可是大众历史以来派息最高的1年。在 2008 年 Q1,LPI 的 investment income 增加到 RM21,622,000,比之前多了 RM6,324,000。除了是股息多了 10sen,大概也和持股增加有关。
2008 年 - 25sen @ 25% tax
*这里是5年来唯一例外的1年,investment income 持平。由于无法确定 PBBANK 股数的变化,所以很难下定论。
2009 年 - 25sen @ 25% tax...
很怀念以前 Special Dividend 的日子啊,当时的股东真是有福
*除了派存仓股,持股几乎和上一年没变,所以 Q1 的 investment income 几乎持平。
不过话说会来,大众之后会减少派息,和 Basel 3 集资上遇到某个程度的压力,主要都是过去派 Special 派得太爽了...
虽然这个分析不完美,有破例,但几乎超过 80% 符合种种条件。所以我是从这里得到一个可能性很高的结论,就是“大众银行的派息,是会直接影响 LPI 的业绩盈利”。
好玩的东西来了.... 大家看看最新季度,大众 2010 年 Q4 的派息是多少? 33 sen VS. 2009 同期的 25sen。以 55 million 股大众银行来估计的话,这里会多出 8sen X 55 million shares = RM4,400,000 的净利(多 出的那 8sen,是 single tier,没有 tax)。LPI 2010 年 Q1 的净利是 RM38,322,000。假设保险业务持平,和其它的投资收入没有意外,那么单单多出这 RM4,400,000,净利已经可以增加到 RM42,722,000,或 11.5% 成长!
这里不是指值得庆祝或买进的意思,只是提醒大家,如果今年 Q1 LPI 的盈利成长非凡,也别高兴得太早。
终于写完了...累死我了
================================
要看运动的种类和运动量而定。
通常如果只是早晨跑步 20-30 分钟或骑脚车 1小时,我个人多数是空腹的。最多也只是在跑步前 30 分钟喝被饮料。如果是骑脚车就会在骑的当儿也喝水。
一般上即使是长跑的话,最好在跑前2-3小时之内停止进食。只能喝些饮料。而如果跑长过 30 分钟,也只能在跑的当儿分批喝少许水。如果一次过喝太多 (250ml 以上),很容易造成肠胃不适,而影响跑步表现。
如果是骑脚车超过 1.5 小时,那我会选择吃一顿完整的早餐,才开始。
运动之后,建议在 60-90 分钟之内就要进食。不然在缺乏能量补充和营养的情况下,运动会对身体造成反效果。除了能量,确保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和矿物质,身体才能平衡的进行复原过程。
师傅嘛...没有上论坛的。退休人士一名。
=========================
女人没有魅力才会觉得男人花心,男人没有实力才会觉得女人现实....
==================
面对错误,承担错误。
======================================
一个事项的发生,是我们不可以改变的事情。
不过,如何面对和对该事项作出反应,却是我们可以控制和改变的。
以我本身的例子,在 V 赚这么多钱之前,我曾经买入2家错误的Mesdaq股,
AIM 和 Granflo。他们都属于失败的投资,不诚实的管理层,不成功的生意模式,
不能创新的产品等。这些选择和失误,都是不可以改变的过去。
可是,要如何面对和反应,却是我们个人能控制的。
我可以因此而不相信Mesdaq的公司,也可以选择完全不投资这个板块的公司。
不过,我选择相信有人是诚实的,有人是对自己事业有热诚的,有人是有能力领导公司不断创新的。
就是这些想法,让我坚持了对 V 的投资,也让我去寻找更多资金来投资 V。
现在你们看到的,都是当初的想法和选择的结果。
PPB 也是一个错误。它不是油棕股。面对这样的错误,我也可以选择从此不碰这样的投资。
不过,我要的结果是让我的投资可以衍生到原产品的行业。所以今天的KLK 和 Bkawan可是说是一个必然发生的演变。为了达致这个结果,我必须懂得如何面对和反应之前在PPB犯下的错误。
希望这些分享,可以帮助尔齐做一些思考。
不要看现在的结果,那是不能改变的事项。
你要想自己的将来,要怎样的结果,自然会知道现在应该如何反应和选择了。
====================================
http://2ndbrother2.blogspot.com/2009/09/blog-post_9559.html
http://2ndbrother2.blogspot.com/2009/09/blog-post_07.html
http://2ndbrother2.blogspot.com/2009/10/blog-post.html
http://2ndbrother2.blogspot.com/2010/04/timed-market.html
以前师公讲的时候,我也不懂的。
自己看看,希望你停!看!听!
这个就是投资的策略了。以下的文章就是要表达的。你可以利用策略与组合来平衡自己的投资策略。
http://2ndbrother2.blogspot.com/2009/09/blog-post_9559.html
对错可能是很重要,但是更要紧的是,公司是否有能力创造盈余来填平开销,从而为股东制造增值机会?
============================================
股价总是跑在业绩的前头的,特别是周期股....等到业绩回稳后才买进,已经太迟了。
就好像如果 CPO 价格6个月后的前景变坏的话,即使 CPO 破 RM4k,种植股的股价通常已经提早下跌。相反,CPO 价格跌至谷底 RM1500 时,种植股如 IOICORP,KLK,Batu Kawan,和其它种植公司也是提早股价回稳的。
如果 CPO 价格上涨是 PPB 的致命伤,那么要等到 CPO 暴跌回 RM2.5k 以下,业绩盈利回稳后才来买,恐怕也是买不到好价钱的。在过去 2008/2009 年的风暴,虽然种植股整体上也一样下跌,但当中下跌的时期和整体股市是有分别的。所以我才会注重原产品价格走势为主多过股市趋势。CPO 能上到多高我是不知道,不过至少 PPB 和 Wilmar 目前的局势已经够坏了,股价也明显回调,比之前安全了很多。如果 Wilmar 今年还是无法解决产品价格上的问题,那么它本来就不应该会有今天的地位了。
2008年至今,是因为有变卖一些没有生产力的资产所得来的盈利。除非它还有什么咚咚可以卖,或 Wilmar 派高息,不然不可能可以长期派高息。
2035 BMW Motorrad R18 range updated, now Euro 5+
11 minutes ag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