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3, 2012

dsfsdfdsfs

忘了是静思语还是哪里看到,有句话说

“人之所以会看别人不顺眼,是因为自己的修养还不够”

而 T Harv Eker 课程的教学,也有这样的教导。

很多时候觉得刺眼或不顺眼。。。其实是因为被人家说中了自己,讲中了自己的弱点,说中了自己的痛脚,可是却又很难接受那个事实。

忠言逆耳。。。我也是在数个月后才想起龙呤兄的话。

当初我也因为这样而觉得龙呤兄的“哈!”刺眼,也曾经在1年前觉得陈总的劝告有时会刺眼。

其实原因无他。。。就只是因为我们被人讲中了死穴,或看到别人做到,而自己又做不到而眼红等等。

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想做好人,希望自己是好的,所以就很自然的把这些事情推到别人身上了。

当我们会觉得人家刺眼时,其实很可能刺眼的是我们自己。

这里没有任何针对的意思。。。只是在反省过去的自己。

T Harv Eker 的教学里也有教过。。。要 model rich and successful people。

人是没有完美的。。。即使有些地方我们对他们不满意,最多就是人家不好的地方我们不学就是了。

但是千万不要因为这么一点点的不完美,而看不见美好的地方,还对人家存有厌恶感。

因为 T Harv Eker 说:

“试想想,当你把 rich and successful people 看成是坏人时,而我们的潜意识却是要自己做好人的时候,请问。。。你还会学习和模仿 rich and successful people 吗?”

不会。所以,当有了这种念头时,潜意识就会抗拒自己去模仿别人,向别人学习。

就好像巴非特,Donald Trump,Robert Kiyosaki,李嘉诚,糖王郭鹤年,郑洪标,李深静等人。。。也难免会有不少人看他们不顺眼。。。觉得这些都是恶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很自然的不会向这些人看齐。。。更加不会去学习他们,模仿他们的成功模式。只会经常埋怨人家夺了人家的财富。

这类看成功和有钱人士不顺眼的人,在我们的 M 种族里特别常见。而再看看他们自己的成就,财务水平的结果,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们都经常埋怨糖王郭鹤年和华人夺走了他们的财富。




其实 T Harv Eker 的课程里,根本没有提过丝毫关于产业,杠杆,股票或经济的东西。。。

如果有任何会员是抱着去学习任何关于股票,产业和经济的东西而报名参加他的课程的话,我劝大家不要浪费时间了。

如果大家看到以上的部分教学,相信大家能够认同,

T Harv Eker 的教学,部分和佛法与道教也有关。他的教学里也引用到了“阴”“阳”“法”(dharma),“因”(cause / roots),“果”(effects / fruits),平衡(balance),包容,放开,慷慨(generous giver),接受(excellent receiver)等等。

看回去,其实财务自主的道路和佛法修行一样。。。主张的不是修苦行,而是“平衡”。

佛主释迦牟尼在6年的苦行中,把自己弄得如此刻苦,可是并没有任何明显收获。

同样的,很多人在走着财务自主的道路里,也把自己弄得太艰苦,太不快乐了。

他们认为,只有财务自主后的人生,才会是快乐的,财务自主的过程是应该极度痛苦的。

所以他们就和自己说,现在痛苦一点无所谓,越能忍受痛苦,就能越早达到目标,将来财务自主后就会很快乐了。

这里的快乐和痛苦并不一定是指财务和钱,它也包括了我们的思维和情绪。

当我们在通往财务自主的过程中,并没有养成“快乐”的习惯,恐怕日后即使财务自主了,也不会真正快乐。

成功是一种习惯,结果固然重要,不过要学习的是那个过程

===============================================

分享从《THINK BIG》中的领悟


说起 Money Is Just an Idea 的理念,其实除了是 T Harv Eker 的教导,自己部分的领悟之外,其中也主要是因为看了 《Think Big》所得到的启发。


《Think Big》是 Donald Trump 和他的伙伴之一,Bill Zanker 一起写的书。

这本书到现在我依然还没有看完。。。不过已经得到了少许收获

作者 Bill Zanker 提起他遇到 Donald Trump 的过程,如何从平庸变成 Think Big 的过程,

才是令我震撼和启发我对 Money Is Just An Idea 的想法。

Bill Zanker 是一家叫 Learning Annex 公司的主席,当初以 $5,000 创办了 Leaning Annex。

创办 Learning Annex 的 mission,就是为了非正统的教育(informal education)。

在初期,Learning Annex 的非正统教育较集中在电影制作。主要是因为他对电影制作的热诚

而 Bill Zankers 的任务就是通过 Learning Annex,经常邀请一些有名的制作人士,来给于学生 hands on 的教导。



Learning Annex 的转型

久而久之,就开始转型成邀请艺人和成功人士来授课。Zankers 把这个教育制度名为"Edu-tainment”。

有的嘉宾甚至是为了教育的热诚,分享,已经使命感而免费授课的,就和 Zankers 的热诚与使命感一样。

这里就看到有创造价值和使命感,与没有的分别之处。

Learning Annex 最初的基地只是在一家每月租金 $345 的 Studio Apartment 里开课。

不过,所请到的嘉宾都不是小人物。当中包括:

Sarah Jessica Parker, Harrison Ford, Richard Simmons, Deepak Chopra 等等。

许多的有名艺人和成功人士他都邀请过了,在他的圈子内,就只是没有邀请过 Donald Trump。



好了,就少废话了。故事重点就从这里开始,也是 Bill Zankers 首次接触 Donald Trump 的机遇。

他当时请 Donald Trump 并不是只是为了自己,同时也是为了他的学生们,为了教育,他真的很期望他们有机会向 Donald Trump 学习。

所以,Bill Zankers 非常有这份决心去做这件事。。。以往的艺人,多数是自愿式,或低收费邀请来授课的。每小时大概收费数百到数千左右。

当时,Learning Annex 已经是个每年 Revenue $5 million 的公司。

这次,他决定以 $10,000 offer Donald Trump 来给讲座,就只是1小时时间。

他初期无法直接接触 Donald Trump,唯有通过 Donald 的私人秘书 Norma 来交谈。

当 Norma 听到才 $10,000 一小时,就说:"That's it? I don't think so",就关了电话。别说是 Donald Trump 了,

连人家秘书的门揽都过不到。过了几天, Zankers 再次鼓起勇气打给 Norma,这次开价 $25,000。结果,还是没变。

之后,Zankers 再次鼓起勇气,这次是 offer $100,000 了,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要如何把这 $100,000 赚回来。

Norma 的回复是:"抱歉,Donald Trump 还是无法办到"。


想起 TONY ROBBINS 的一番话

Zankers 顿时呆了,他当时很迷惑,都不知道他是该放弃,还是怎么做好。

就在这时候,他想起了他的导师,Tony Robbins 说过的话

"If you want to make it big, you've got to push yourself beyond your limits, and get yourself

into a HYPER MENTAL STATE, and you have to do it yourself, nobody else can do this for you"

这是 Bill Zankers 接触到 Think Big 和 Kick Ass principles 的来源之一。

所以 Bill Zankers 和 Donald Trump 也常常呼吁大家。。。"You've gotta THINK BIG, get up and KICK ASS,

you must have the KICK ASS attitude"。这是做大事的先决条件。



回想起 Tony Robbins 的话之后,他这次就下定决心了。他要进入和 Donald Trump 同样的层次来实现他的梦想。

之后,在毫无考虑到自己如何付钱/还钱的情况下,他再次拨电给 Norma。

这次的开价是1小时 $1 million。Norma 回到:"不错,Donald Trump 应该会有兴趣"

之后,Zankers 自己也慌了一会儿,问到“我到底做了什么?如果我无法付钱怎么办?”

同时,他发现自己进入了不同的层次,觉得非常的不舒适(uncomfortable)。

可是,他同时也为此觉得很兴奋和期待。



Donald Trump 的电话

不到1小时,Trump Tower 来电给 Learning Annex 了。这次是 Donald Trump 亲自找 Zankers 谈。

Donald Trump 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打算找多少人来听我的讲座?”

当时,Learning Annex 的规模大概是平均 300-500 人左右的讲座,最高也才 700 左右。

Zankers 就鼓起勇气,胸有成竹的回答 Donald Trump 说:“我可以找 1,000 人!”

Donald Trump 听了后回到:“1,000 人!?拜托,不要浪费我时间了。如果你找不到 10,000 听众,即使

$1 million 我也不会答应的”。

Zankers 也只有硬硬上了,不经大脑的回答:“好,我就找 10,000 人给你”。

Donald Trump 说:“好的,那等下我的律师就会给你签合约”。

当 Zankers 说了“好”之后,这就意味着他已经下定决心了。Determined and Committed。

他发现 Donald Trump 突然把他带到了另一个层次了。

首先,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以 $1 million 请 Donald Trump,已经是个很疯狂的事情了。

第二,再没有把握的情况下,签约答应找 10,000 人来听讲座,就更加疯狂了。

讲到这里,大家也可能认为 Donald Trump 很爱钱,爱出名,什么都要出风头,计较等等。

其实不是,背后的含义,其实是 Donald Trump 在教育着 Bill Zankers,这也就是他之后人生的最大转折点。



事情之后的进展是。。。当 Bill Zankers 真的下定决心后,就开始想办法做宣传了。

之前从一个租金 $345 的 Apartment Studio,转到 Function Hall。

现在单单就为了 Donald Trump 的一小时讲座,场地已经升华成 Stadium 规模的 Expo 了。

令作者意外的是,超多人想接触 Donald Trump 的。当广告和宣传发出以后,一共有 31,500 人来报名出席了!

该讲座是 2004 年的 Annex Wealth Expo,也是 Learning Annex 首次的大型 Expo。

也因为有 31,500 人报名,要付 Donald Trump $1 million,也几乎不是个问题了。

出席过 Eker,Kiyosaki,Robbins 的人,大概也能估计一般这样的讲座收费多少吧?

而且这次还是 Donald Trump,等级更高,有 31,500 人报名,单单每人 $50 就过百万回本了。




起初很多所谓的专家还断言 Zankers 连 5,000 人都不会找到的,何况 Learning Annex 没有办过大型 Expo 的经验。

结果当天的反应,超乎想象的热烈。Zankers 的团队几乎在之前就不眠不休的准备了,而当天还是其中一个团员,

Javits 的生日。Javits 为了这个活动,牺牲了生日庆祝派队来帮忙。所以 Zankers 能做的,就只有在凌晨4点到 24/7 的

蛋糕点买蛋糕给他。没有料到,在凌晨 4点,Zankers 在外面突然接到 Javits 的电话。。。

Javits:"Get your ass down here now, we have a major problem!"

凌晨4点,就已经有很多排长龙的人群,站在门外了。。。不但把所有的入口挡住,还使到交通阻塞了。

Zankers 和 Javits 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

活动结束后,Zankers 豪不费力的付了 Donald Trump 他之前所答应的 $1 million。

可是,Donald Trump 几乎把这百万都全当作慈善捐款了。

Zankers 之后也有说到,Donald Trump 并不只是为了钱而做事而已。他对自己所做的每件事都充满热情的。

Donald Trump 喜欢和人接触,喜欢和人交往,喜欢教育大家,帮助大家。。。当然,也只限于那些肯帮助自己和有决心的人。

钱是重要,但不是一切。对他来说,那 $1 million 的用意并不在于钱,而是他要传授给 Zankers 的教育。他想让 Zankers

见识一下他的世界,让 Zankers 摆脱“被钱摆布”的陷阱,不要让钱来决定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等等。

Learning Annex,在接触 Donald Trump 的短短两年内,生意规模每年成长 400%!!从2年前的 $5.5 million,两年后达到 $102 million!


Lesson:

1. 试想想,如果不是请 Donald Trump,而是怕死,没有信心的那样请些小人物来给些小型的讲座,Zankers 有能力付百万吗?

2. 如果不是因为请 Donald Trump,他有办法找到 31,500 报名者吗?

3. 之后又一个轮回,如果不是因为坚持要超过 10,000 人,Zankers 有能力赚到百万吗?

看到了吗?有了才做?还是做了才有?



个人领悟:

1. 不是1小时赚百万不行,。。。而是期待请个平庸嘉宾,或靠 1,000 出席者的讲座来赚百万不行罢了。

2. 所以之前就提过。。。不是因为那个目标是 mission impossible,而是期待用现有层次的 idea,来期待

达到高层次的目标才是 mission impossible。如果那个人有更棒的 idea 和能力,那就不是 mission impossible 了。

提升自己的层次,先由提升自己的想法,信念,和 idea 开始。之后再配合学习,尝试,行动,决心和勇气。

所以不管我们的目标是百万,千万,还是亿万,数百人,数千人,还是数万人的讲座。。。其实不是因为那个目标不行的问题,

而是我们自己所想要采用的 idea 不行。1,000 人讲座的 idea,赚百万,行吗?可是,当他的 idea 是 10,000 人的讲座,

赚百万,就几乎是十拿九稳了。


很多人的想法是“等我有了百万,才来做”,“等我有了 XXX,我才来 XXX”,“等我有了。。。”,“我现在没有这个能力,所以以后才做”

而 Donald Trump 的 Think Big 教育是“做了之后自然会有百万”,“我现在做了,就会有这个能力”等等。

会了,才做?。。。。做了,才会?

有的人会说。。。没有能力,所以不做。不熟悉,所以不做。

就好像很多的股票朋友都会说。。“我只熟悉股票,产业我没有能力,不会做生意,不熟悉,所以不能做,不会做”等等。

那么,当初我们又是如何接触和熟悉股票的呢?还不是从不会,不熟开始做起吗?做了自然就会,不是吗?不做怎么会呢?

或许我们在对股票上手后,开始安分于这个新的舒适区了,所以就自然给到自己一个“股票我可以,别的我不行”的想法,

而自我设限。

==================================

谈到舒适区,comfort zone,相信不同人也有不同的定义和领悟的。

有的人说,我很努力啊,我有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啊,我多么的不舒适啊,
但是都还是没有改变,或没有收获。之后再看看下,原来他的 get uncomfortable,
是更加的拼命忙他的工作,或做他一直以来做惯了的事。

有的人,他也是在经常 get uncomfortable。虽然 physically 或劳动上也相当
不舒适,但真正 uncomfortable 的是自己的头脑,思维和潜意识。

虽然两者都是非常不舒适的情况,不过分别是一个是劳动上非常的不舒适,头脑却很平静;
另外一个是头脑和信念上非常的不舒适,劳动方面就普通。

很多人认为,“我这么卖命工作,工作到这么辛苦,这么穷,你以为我很舒适吗?”
没错,工作忙,却还没有钱,一点都不舒适。不过,工作忙,主要是劳动上的忙,
头脑思维和信念上基本上还是很懒散的。。。因为每天所忙的东西,都已经是自己
忙惯了的东西,所以即使很忙,忙到很辛苦,它都不会和我们头脑的思维与信念产生
冲突,因为我们的潜意识在和我们说,你这样做,是应该的,这种辛苦,对你来说是家常便饭,
这种忙,你习惯了,你应付得来的。这种情况,比较偏向 quantity 上的 uncomfortable。
重复的忙很多自己 comfortable 的事情,虽然很辛苦,但自己的头脑肯定应付得来,
因为这里是量多过质,偏向 quantity,而不是 quality 或 level of difficulty。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甘愿继续每天忙自己的工作,都不肯去尝试改变和做其他事情。
因为这样自己的思维和信念就不需要挣扎,非常舒适,同时 physically 又会很忙,
可以给自己“没有时间”的理由,而不去改变,不去做一些真正应该做的事。
套用 Robert Kiyosaki 的一番话
"The reason you are working HARD is because your money is being LAZY in the bank"。

===================================

donald trump <>

===============================

在NLP,它是Strategy。很多人自己没意识到原来他们买东西(包括买股票)的方法原来跟他们追女友/老婆的方法是一样的。

=============================

How u Do Anything, Is How U Do Everything。

===============================

特地 Create crisis (真的创造 crisis,或说出一个无中生有的 crisis)....然后提供 solution,也是一种销售技巧。

没有 crisis,solution 再好,再厉害,也没有价值。
Crisis 是促使强大 WHY 的因素之一。
没有 crisis,就没有强大的 WHY,也就更加不会去探讨 HOW。

那天,父母会从健康顾问的推销而遇到问题,也是因为该顾问用了这种销售技巧,
制造了一个 crisis 给我妈妈,还把她夸大。

昨天,经尔齐兄提点,发现买车对中风人士/有病的乐龄人士也会有一种 crisis。
迟点就尝试以同样的方式“销售”给我父母。
看来之后的日子,不是再跟父母讲冷眼和 T Harv Eker,而是要和他们讲 crisis,
把种种 crisis BOLD 起来了。。。

虽然那天的健康顾问令人讨厌,不过还是要谢谢她。因为她给我上了一堂宝贵的课。

==================================

TSH 有大概看过。。。如果不是 FIMACORP 有派特别股息,确实有考虑换马 TSH。

因为从种植地成熟的 timing 来看,之前先上 FIMACORP,之后换马 TSH,timing 也蛮恰当的。

============================

成长爆发力

Pattern 很难改。
上次你看中 V 的成长爆发力后,总共赚了多少?
整个组合有没有开番?

如果有,这次就做同样的事情罗。
如果没有,那么要如何让自己的整个投资组合开番?

善意的提醒。

===================================

最近又遇到一些刚接触股市的朋友/同学,从他们用的 words,他们问的问题,他们买些什么股。。。就可以读取。。。他们对股票是存有怎么样的 idea。

我也曾经想过,为何有的人会认为 RM10 以上,甚至 RM5 以上的股贵,很难开番,而 RM2 以下的股很便宜,又容易开番呢?之后在看回自己思路上的改变。。。才发现。。。是思考模式和 idea 所造成的信念分别。

怎么说呢?举个例子。。。说 RM10 的股贵,RM1 的股便宜的朋友,通常我们会从他们口中听到这样的字和话。

1. “如果我有 RM5,000,RM10 的股我只能买到 500股这么少;RM1 的股我能买到 5,000股这么多”。

2. "如果我买 RM10 的股,起 10sen,我才赚 RM50 罢了;如果我买 RM1 的股,只要起 10sen,我就能赚到 RM500 了!如果起 50sen,我就赚 RM2500,起 RM1,我就开翻赚 RM5,000 了!RM10 的股,即使起了 RM1,我也才赚 RM500。。。赚多几次都开不到番。。。”

从这里可以得到些什么结论呢?就是在他们的思考模式和 idea 里,股票只能 10sen 10sen 来起,或 50sen 50 sen 起,或 RM1 RM1 来起罢了。

因为思考模式和 idea 不同,他们看不到股票是可以 50sen 50sen 起, RM1 RM1 来起,几块钱几块钱的起。。。等等。

为什么我这么说?因为我曾经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就每天在那边算。。。每起 10sen,我赚多少,每起 50sen,我赚多少,而不是。。。每起 X % 我赚多少。。。

一般上。。。这个应该是众多初入门时的 idea 和思考模式。。。

陆续之后还会有。。。虽然次序未必一致,不过大多数都会经过这样的过程

1. 股票 10 sen 10sen 起 -> %

2. 从 % -> 留意和比较 PE 高低的 idea。

3. 从 PE 高低开始会计算其他的数字如 ROE NTA DY 等等。
(如果是技术派的,这时候是认识各种技术指标,解读图表的时候,不过。。。这里并没有纳入技术派的 idea 过程)

4. 接触/发现到股票 = 股份,投资股票=合股做生意的理念,甚至坚信这样的理念。冷眼的新文章,也有提到这点。
(这个过程和 idea 相当重要,它相信改变了不少人对股票的观点和他们投资的回酬)

5. 研究及了解3表里的细节,还有比较盈利和资产素质。

6. 发现到同样的盈利,也有现金流强劲和差劲的分别

7. 留意到盈利素质和确定性的问题,管理层诚信的问题,成长的因素来源等等。

8. 开始注重和留意国家,大环境,世界经济因素等等。

9. 之后就是观察数字以外的种种因素,品牌,商誉,市场垄断,潜能等等。

10. 资金,股息和储蓄不足的感叹。

11. 如何保住盈利,渡过熊市。。。这里有的就会想着几时卖股,有的会想到对冲,凭单,期货,等等。

12. 开始接触各种提高资金的可能性,margin,信用卡,寻找投资者,提高赚钱能力,用产业来买股票,
用生意来买股票,甚至用生意来买产业再用产业来买股票,没有钱也能买股票(不是 T + 3)等等。

这里的每样,虽然未必全部先后分明,不过都是个过程。当经历过了该过程,idea 就会改变。
每经历一个过程,都会带出许多不同的 WHY 和 HOW。
之前不能做的东西,现在能做,之前不觉得可怕的事情,现在发现原来自己之前是那么危险的,之前觉得危险的事情,现在没有那么危险等等。

当然,也有不少人,即使在股市兜了十多年,也还停留在第一个 idea 里。
这些人。。。你会看到他们在股市里亏钱了十多年,天天依然还在排买 1000 lots 在 1sen,
然后又同时排卖 1000 lots 在 1.5sen 或 2sen。Order good till cancel, Buy low sell high!
赚钱还不要紧,我真的见过有这样买股的人,亏了十多年都还是坚持着这样的 belief 和 idea。


对于那些相信“股票是 10sen 10sen 起”,或无法接受“股票=股份,投资股票=合股做生意”或“股票可以持有1年,3年,甚至10年以上” idea 的人,他们还是会认为玩股票会死人,认为好的股票很贵,无法接受好的股票几块钱几块钱那样起,然后还在哪里喊泡沫。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泡沫的最厉害的,无疑是股神的 BRK 公司了。。。

冷眼和巴菲特的粉丝们,接触和相信“股票=股份,投资股票=合股做生意”的 idea 后,是不是觉得股票没有那么之前所恐惧的那么危险了呢?
所以,不管是股票,产业,生意,或任何东西。。。其实危险的不是它们,而是我们存有的 idea。
单单有和没有“股票=股份”的 idea,就已经把“股票很危险,不是人玩的”vs. "股票不是那么危险,还能赚钱致富”的想法区分出来。

Our Thoughts (Ideas & Beliefs) -> Feelings -> Actions = RESULTS

Thoughts 不同,自然 Feelings 会不同(对股票恐惧 vs. 贪念),行动自然也不同(做还是不做,买还是卖),也就影响结果。

=========================================

Intention (意念)vs. Habit (习惯)

之前在讲师的 presentation 当中,无意中留意到些和 NLP 有关的事情。
我们的运动科学部门,除了有生理(physiology)的研究,也有心理(psychology)的研究。
而该 presentation,是个运动心理学的讲师给的。

里面提到一个关于 Theory of Plan Behaviour (TPB): Acts that learned in sequence
当时刚好是12月左右,我刚从新加坡完成 T Harv Eker 的 MMI 课程回来。
由于上了 MMI,马上看到如何运用这心里学讲师分享的东西,也比较能够明白他所说的理念。

相比 T Harv Eker 的 T (Thoughts)-> F (Feelings) -> A (Actions) = Results

TPB 的内容是 I (Intention) -> B (Behaviour) -> H (Habit) = Results / Performance

由于上了 MMI,马上就看到它们的关联,其实是大同小异。
Thoughts (Belief & Idea) 造就我们做某件事的 intention,信念和构思造就意念。
Thoughts 会影响我们对某件事的 feelings (情绪/感觉),而 feelings 就会直接影响到
我们对此事的 behaviour,行为。有了这样的 feelings 和 behaviour,就自然会有
某种行动(或不行动)。长期重复根据 feelings 和 behaviour 所促使的 actions,行动,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 habit,习惯。

这个不是我要分享的主要重点,以上的只是简介。我要分享的,是讲师提到的一个心理学重点。
很多人都知道 The power of intention。。。意念的力量。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通过 intention
来成功达到他们的目标,为什么?

如果大家看回以上的图表,intention -> behaviour -> habit。
讲师是讲关于运动的课题。比如我们都知道运动很重要,运动对健康好,所以就自然有个 intention
为什么我们要运动。可是,为什么还是会有很多人不去运动呢?
比方说。。。我有个 intention。。。我现在开始每天要放工后运动或跑步。

可是,很多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就是真的到5点放工时,又会有“唉,还是不要了,改天吧”,
“晚上还有工作要干,怕不够时间”,“唉,不去了,赚钱要紧”,
“OT 迟了15-30分钟,时间少了,算了吧,索性不运动了”,
“今天工作已经很累了,不想运动”。。。。等等的想法。


这个现象就有如我们有正确的 intention,可是没有正确的 behaviour;即使有正确的 behaviour,
由于没有重复尝试和坚持,所以没有培养到正确的习惯 (habit)。
他们的 intention 已经能够接受“运动是好的,我要运动”,可是由于向来的 habit 都是“懒惰运动”
“拖延,skip 运动”等等的习惯,intention 和 behaviour & habit 相反时,很难成功的。
所以,每当我们能接受一个新的 idea / belief / intention 时,要成功实行和改变其实是不容易的事。
因为 intention 可以时时换,可是 habits 和 behaviour 是多年来累积的,而且 intention 是累积在
我们的逻辑思维 (logical sense),而 behaviour 和 habits 是累积在我们的潜意识(subconcious mind)。
潜意识的推动力,永远胜过逻辑思维的。

如果我们有了“拖延”,“不运动”,“怕运动影响工作”,“赚钱比运动重要”之类的习惯,
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到。。。明明自己已经很想运动改变身体状况,即使我们很想运动,可是每当时间到时,
我们偏偏就没有运动。

在股票投资或理财的项目里,也一样。
比如说,我刚接触了冷眼“股票=股份”的理念,要实行基本面和长期投资。
这个只是个 intention,一个 idea。
然而,初期的时候,我们的 behaviour 和 feelings,多数是看着股价大跌,我们会恐惧,
甚至慌张(Panic);看着股票不起,会很不耐烦,手痒投机。。。等等。
因为我们的 intention 还没有改变到我们的 behaviour 和 feelings。
即使当有了个正确的 behaviour 和 feelings,股价跌了也不怎么恐惧,可是如果我们
没有继续长期重复的做,练习,和实行,这些 behaviour 和 feelings 可能还不足以影响及改变
我们的 habit,习惯。没有 develop 到习惯的话,多数又会打回原形。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真正在股票里赚钱难。。。难的不是那个理念,而是很难培养习惯。

就好像我们明明长期投资好股得到 20-30% 回酬了,也收到了丰厚股息,可是有时还难免会拿些
股息来投机,或卖少许股票来投机,之后又把钱亏回去的情况。。。因为是个 habit。
又或者明明说好自己不会进场,要等熊市的,可是还会手痒拿些资金来快打,
之后越打越快,越赚越多,因为这些 habits 都满足到自己的 feelings 和 behaviour,
所以越来越爽
,之后有些人刚好就因为这样在熊市来之前就几乎进下进下差不多 all in 了,
本来讲要持有现金的,结果满手股票;本来讲不玩 margin 的,结果用了 margin 等等。
之后熊市来时亏回去。当然,也有赚钱的人。。。这里只是讲解我们思考模式和行动的过程。

那么,要怎样才能确保我们培养出习惯,或成功改变习惯呢?答案就是,我们的 intention 要够强。
这里就好像很矛盾了。。。没错。有 intention 没有 habit,我们不会成功。可是,要成功培养 habit
的话,我们的 intention 就要够强。这里包括我们动机,使命感,自律,还有强大的 WHAT and WHY,而不是 HOW。
有了这些强大的因素,intention 才足以让我们坚持,直到我们培养成习惯,然后迈向成功。

#1 reason most people don't get what they want is because they DON'T KNOW WHAT they want.
#2 reason most people don't get what they want is because they DON'T KNOW WHY they want it.

为什么我们要投资股票。。。不知道。(Don't know what)
为什么我们要投资股票。。。当然是要赚钱啦!那为什么你要赚那么多钱?又是不知道。。(Don't know why)
为什么我们要用工读书。。。因为要考取博士。那为什么你要考取博士?不知道。。。(Don't what & why)
为什么你要考取博士。。。因为我要博士的衡头(Phd, Dr, Prof)。那为什么你要这些衡头?你要这些衡头来干什么?不知道。(Know what, but don't know why)

虽然不是全部,不过我自己本身也问过很多同学和朋友这样的问题,甚至自己的女友。
他们多数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特别是现代的年轻人,没有个明确的目标,没有自己的梦想。
而当初我和女友是属于 know what but don't know why 的人。

然后,我们就会发现,我们问自己越多"为什么,WHY",就会促使自己去思考找答案,
问得越多,想得越多,就自然越清楚,越进步。

The WHY is always bigger than the HOW....一点都没有错。

=======================

Excerpt from Page 328, Unlimited Power

Excerpt from Page 328, Unlimited Power.jpg (103.56 KB)

Excerpt from Page 328, Unlimited Power.jpg



===============================================



Kick-ass Definition

1. having a strong effect on someone or something; forceful; powerful
2. exceptionally good; spectacular, impressive, etc.


====================================


Tonight met a friend from northern, a young handsome guy. Came all the way to attend MMI.

Share something with you

1. Younger than you
2. Got enough funding for apartment down payment
3. Got enough backup fund for 24 month installment
4. Got share funding, investing share.
5. Monthly got few K allowance from "some organization"
6. Start from Form 5 never "ask money" from parent.
7. 2,3 & 4 all are self accumulated fund.


========================================


如果我有 1 百万,我会。。。

http://www.investalks.com/forum/ ... 7935&pid=669709

如果理财投资致富只是算算数字,那我也来玩玩。

如果我有一百万,我会先用 RM500k 来吃下10家价值 RM300-400k,
每家每月现金流 ~RM500 的产业。这里会以各种融资方式来解决
第3家产业和之后 30% 头期的问题。10家的话,每月被动收入就是 RM5,000,
1年 RM60,000。

另外会保留 RM50,000 的储备现金,同时也拿 RM50,000 来创业。
剩下的 RM400,000 将会用来买进高股息成长股,以大中型的好股为首选。
老实说,我个人认为 DY 8% 不是个实际的目标,即使有也未必稳定。
熊市买进的例外,而个人也不主张 100% 买 REITs 的投资法
(其缺点之前已经分享过)。

我记得1-2年前,也有不少朋友和我说。。。他们买进了 DY 8-10%
的小公司,说要以股息为主。结果持有了1年多后,DY 不但没有 8-10%,
还缩水了。如果要包括股价波动的话,有的甚至现在还亏钱的。
原因是公司的盈利素质不稳定,派息缩水的可能性自然也高。
你买进的时候,或许当时是 DY 8-10%,可是那也是前人所拿到的股息,
不是你的。很多买进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轮到自己收股息时,
DY 没有 8-10%,有的甚至看着股价和股息下滑,股息都还没有拿,
就已经卖掉跑人了,还何来 DY 8% 呢?

个人认为,一个平衡的投资组合里,平均 DY 5-6% 已经是很理想的了。
当然,熊市买进的例外。而且这还是考虑到你是以股息为主的投资者,
有的人甚至1年的 DY 3% 都不到。所以个人会以蓝筹股或中型好股
的 DY 5% 为目标,也不向往靠卖股来套现资本增值化为被动收入。

RM400,000 的股票,DY 5%,这里1年就 RM20,000 股息了。
租金现金流 RM60,000,股息 RM20,000,这里一共 RM80,000 的被动收入。
以 RM900,000 的本金来算,DY 8.9%。相比于 RM900,000 全部投入股票,
DY 5% 才 RM45,000。这不但不是有效运用资金的方式,税务优势处于下风,
而且也无法分散投资风险(无论你组合里有多少只股票),
熊市时趁低加码的能力也比较低。

如果净现金流 RM500,我会牺牲 RM300 的现金流,
融资 40 年来印出百千的现金(好好运用自己还年轻的优势和本钱),
10 家的话就会有百万,即使只是全部再次买入 DY 5% 股票(或可以用来再投资产业),
1 年股息高达 RM50,000,扣除失去的 RM36,000 现金流,
还额外提高了 RM14,000 的被动收入。
这样的情况,1年就会有 RM24,000 的租金现金流,RM70,000 的股息,
1 年 RM94,000 的被动收入,平均 DY 10.4%。
除此之外,你还能有更多的资金来享有好股的资本增值。

即使1年被动收入 RM94,000 了,但同时还会继续工作/创业,提高自己的主动和被动收入,
以提高自己渡过熊市的能力及稳定性。同时,也别忘了用钱和时间来陪伴家人和我们身边所关心的人,
也要懂得欣赏人生里其它的乐趣。当然,这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其实不是因为现实里
这个数字不 work,而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必须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有很多的
问题和过程需要经历。

或许有些人会说 RM500 现金流怎么可能,租金会下滑,利息会上涨,租不出去,
甚至有的还在想着什么叫“牺牲 RM300 现金流,印出百万的现金”等等。
的确,事情往往不会那么理想和完美,但并不代表是个 mission impossible。
所以,开头已经说了,如果理财致富只是算算数字,我就会这么写而已。
可是,我也可以肯定,这里有不少的产业大大,都能够做到这样。
至于要坚持自己的理念和想法,还是接受和探讨更好的理念和思维,
要向成功的人学习,还是要看成功的人不顺眼,这就看我们个人的选择了。
无论是股票,产业,创业,甚至原产品,黄金,运动,保健,养生,
我都立志要向成功的人学习和看齐。

当然,接受别人的理念,并不代表盲目照单全收。可以信,但不要迷。
七分醉时记得留三分清醒。。。。。。
其实,成为一个凌驾百万的人,比拥有百万的金钱或资产更重要。
创造/赚取百万的知识,经验和经历(过程),比拥有百万的资金更重要(结果)。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数字和金钱以外的衡量),
WHO YOU BECOME,才是重点。
陈总的书里也有说过,钱只是这个过程中的附加价值而已。
只要我们成为对的人,或为了达到该目标而需要成为的人,
那钱就自然会附加在我们身上。

有结果而没有过程的人,恐怕迟早也是无法保住他的财富的。
就好像靠中马票赢得百万千万的人,几乎超过50% 的人在数年后又打回原型。
相反的,一个曾经赚取和创造百万的人,即使你把他所有财富夺走,
除非他之后智障,不然他还是会在短时间内重新得到他的财富的,
因为他有过那样的过程,他知道如何再创造回同样的东西。

人就有如一个 container,而钱就有如 container 里的水。
当我们是个很小的 container 时,里面的水很少,
即使倒进更多的水,也无法容纳,只会流出。
或许有些人不相信,觉得只要给他们百万,他们就能怎样怎样。。。
可是,我本人却亲身体会和现实里见过,container 小的人,
你塞越多钱给他,他只会越怕,越恐惧,越抗拒,越烦。。。
不是怕“哪里有这么大的青蛙随街跳”,就是恐惧“税务局和政府来查他”,
再不然就是怕失去这笔资金,只敢放定存。

同样的,许多退休的人士,即使他们退休后 EPF 拿出数十万,
甚至上百万,很多几乎在没有多少年之内就花光了。
一个从来都不理财的人,你突然给他十万百万,恐怕他也是无法
好好掌管这笔钱的。很多人,在辛苦打工的时候,潜意识里存有
“钱都不够用,还理什么财?”,“都没有钱,还怎么投资?”
的不良信念,逐渐把这种信念成为他们的舒适区,形成习惯,不去思考
如何理财,更加不想烦恼如何理财。因为这个是他们的舒适区,
所以即使退休后给他们很多钱,由于这和舒适区有冲突,
为了让自己回到自己的舒适区,他们很自然的会通过各种方式
失去这笔金钱,如投资亏损,被人骗,花掉,借给亲人和兄弟“救急”,
赌博,等等。因为他们已经习惯舒适与不用烦,不用想的状态。

所以,我们必须要成为一个更加有能力,知识,智慧,经验,
更加巨大,更有品德修养的人,才能容纳更多的财富。
当然,记得要把盖子打开  ,思想要开通,信~但不要迷,愿意虚心向人学习,
愿意接受各种不同的理念和思维,不然的话,即使 container 大10倍,
天降馅饼的时候,也没有一个会装进那个盖子不打开的 container。
可是,天降馅饼,你不打开盖子和拿个大桶去接,就唯有被别人接去了。
所以我才要常常和自己说
"I'm an excellent receiver"
"I'm a money magnet"

除了在致富的过程中创造价值,同时也别忘了要回馈社会,造福人群。
毕竟无论我们有多少财富,死了还是带不走的,它并不是真正属于你的。
财务自主,是要让我们摆脱“金钱的摆布”,从金钱陷阱里解脱,
而不是死死守着所有的金钱,继续任由金钱摆布。。。
所以也要常常和自己说
"I'm a generous giver"


当然,以上肯定不是最有效的用钱方式,拥有更高层次 idea 的人,
container 更大的人,肯定能比我用得更加好。
小弟在产业投资也只是个菜鸟,在此班门弄斧,希望大家见谅。
日后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和大家一起学习,共勉之~


=======================

如果我收你6K,6个月内给你一些 assignments/tasks, 都是和改善自己金钱管理有关的,
如果你达标了,6个月后,还你6K,再给你20%的利息,
你愿意进行这样的 Commitment 吗?

如果愿意,为什么?
如果不愿意,为什么?

注意:这不是广告,也没有任何金钱交易,只是一个关于 Idea 的讨论而已。
欢迎大家热烈讨论。


=========================================


这样很不好啊!
照我看你的能力和态度,将来过着富裕的生活是迟早的事,何必如此呢?冒险和伤身的事,留给别人去做吧!

跟你讲个故事,

90年当我还在本地船厂做工,有一次新大船做SEA TRIAL,换班时我们坐小艇去已经在外海的新大船,公司都没有给我们穿着救生衣去,在外海做BOAT TRANFER时也是没有穿救生衣就那样从小艇跳过去,现在想回来,真是火滚。

95年时,我已经MANPOWER SUPPLY去SHELL做了几年工,虽然不是SHELL的员工,但是SHELL一样很照顾我们的福利和安全。那年的某次,我搭船从岸外油台回到BINTULU,SHELL自己的飞机没有空位,MAS的也满座,我就打电话回去SHELL问可以不可以坐车回来MIRI,SHELL的老板马上就鸟我,说绝对不可以,他说就算一个星期没有飞机位,就住在酒店吃饱睡觉等到有飞机位为止,OUTSTATION津贴照领,BINTULU和MIRI之间只是200KM而已呀!

tis idea looks similar wif tis http://mr6.cc/?p=5668


===============================


http://1-million-dollar-blog.com/new-component-stocks-for-fbmklci-june-2011/


========================================


朋友问起。。。虽然 15-20% 回酬是个不错的回酬,
但是为什么才 15-20% 就那么令人高兴呢?
他说他买的股,起了 30%,除非他已经卖了,不然不见得比我的 15-20% 高兴。

我的答案是。。。蓝筹好股的 15-20%,比小公司,炒股,和烂股的 30% 来得稳定。
蓝筹好股起的 15-20%,对长远的价值来说有一定的肯定,很多时候都能保住这样的价值,
较少靠抓时机卖出的烦恼。相比起来,我们不必经常担心睡个觉,隔天起来,昨日的盈利突然蒸发了。
当然,如果我们能够每次都捉准之前像 TWS 的每个买进和卖出时机(蓝筹股也会有被炒的时候),
确实会赚更多。不过往往会使到很多人自寻烦恼。如果我也冲进去那么做,
我相信我也会是其中一个自寻烦恼的人。。。

小公司,炒股,烂股的稳定性欠佳,波动也大。今天或这个星期起了,
不代表5个月后它还值得这个价,更别说是5年后了。
所以,起了某个程度之后,很多时候确实是非套利不可。
有些人会说。。。一天还没卖,都不代表你赚 30%,
有些人则会说。。。无论卖或不卖,我都还是会赚,可能赚还多过 15-20%。
两种说法。。。其实都没有错。分别只是在当你讲着的时候,
你脑海里存有的是个怎样的 idea ,怎样的策略,和怎样的股罢了。。。。。。

股票=股份,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等等,都是其中一种投资正道,是个正确的股票概念(idea)。
但是,即使某家公司有盈利,有价值,不代表我们可以一概而论的把同一个 idea 用在全部股身上。
Focus 在对的 idea 确实是重要,但也要确保你把对的 idea 用在对的股身上,
不然的话,一直在往东跑,然而渴望看到却是日落的话。。。那我们就麻烦了。


===================================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去想尽辨法增加收入,增加资本,投资高股息蓝筹股,只要资本够大,就算回酬只有5%,也会很轻松。想通了就不会再顽固的去追求高回酬。许多低资本投资者就是为了追求高回酬而杀进杀出,到头来浪费了不少时间。我非常佩服你即使没有很大的资本仍然坚持你的投资方式是最好的。安枕无忧!赞!

]

================================


其实我比较倾向于投资种植股的原因如下:
1)我看扁这个国家进步不到那里去,所以成本不会大幅度增加。
2)产品是卖出国,赚的是外汇,不受国家的烂货币贬值所影响。
3)FCPO价钱有得看和统计,产量每个月有公布,所以业绩容易预测,那么公司公布季报时不会有要命的惊奇。


=============================


未来充满希望仍然是未来的希望。不要把你的期望放太高。从今年开始,每年都是bonus(因为还活着)。

Program你的神经(Neuro),不管你今年几岁了(年轻,中年或老年),不要以为你仍然有很多时间(很多年)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情,因而延迟做你想要做的事情。

感谢每一天,因为自己还活着。

PS:这个建议是给我自己和大家的。


====================================


盈利和价值有配合股价成长 = 没有泡沫?

在这个阶段的股市,有些人对市场依然保持谨慎的态度,也有人坚持持有大部分股票。
看着指数在历史高点附近徘徊,难免会令人担心泡沫的破灭,同时也有人觉得基本面依然健康,期待着疯牛的来临。

如果股价大起,甚至翻倍,但盈利和资产价值追不上股价,大幅度脱节的话,
那么这个不用说相信大家也能认同这只股/公司的估值已经泡沫化了。
可是,如果盈利和股息配合股价成长,或没有大幅度脱节的,就意味着基本面稳固,没有泡沫吗?

未必。

因为很多时候,泡沫形成时,并不一定只是股价起而盈利,股息,基本面追不上。
即使盈利,股息,基本面配合股价成长,也有可能是泡沫。
而且,往往在泡沫还未破裂前,很多公司及整体市场的基本面都似乎还不错的。
这种情况也并不是没有的。

即使某只股票的股价被其盈利支持着,不代表没有泡沫。
泡沫不一定只是刺激股价和房价成长而已,泡沫同时也会刺激经济和公司盈利成长的。
唯一的分别是,好的公司,在这个成长的盈利当中,泡沫的成分有多少而已。
这个将会是个关键。因为它会直接决定你所持有的公司,在金融风暴时/之后,盈利会缩水多少。
不要以为,自己的股盈利有成长,基本面有改善,就能代表股价的上涨没有泡沫。
这个阶段,再计算 PE, ROE, EPS growth, DY 之类的冬冬,几乎很多股价大起的公司都好像起得相当合理那样。
刺激成长的因素,盈利成长的来源。。。才是我们必须关注的地方。

如果我们能在这方面多下几分苦功的话,它能帮助确保即使熊市时我们来不及跑,
也不会死得太难看。这也能算是一种风险管理之一

No comments: